我国的基本法律包括哪些?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根本性和全面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基本法律涵盖多个重要领域。首先是民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整合了多部民事单行法,对各类民事关系,如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全方位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民事基本法律的权力。 刑事领域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它明确了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应给予何种刑罚处罚。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利益。刑法的制定和实施依据宪法,是宪法相关规定在刑事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诉讼程序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基本法律。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程序,保障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的程序,确保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行政诉讼法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通过诉讼途径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手段,解决行政争议。这些诉讼法依据宪法的相关原则和精神制定,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有序进行。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也是基本法律之一。选举法规定了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组织程序和方式方法,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法律保障,同样是依据宪法中关于公民政治权利的规定制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