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我国的法律原则有哪些?

我想系统了解下我国法律体系中包含的法律原则。平常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法律相关的事情,但不太清楚有哪些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希望能有专业人士详细解答一下,这些原则分别在哪些法律领域起到作用,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展开 view-more
  • #法律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在我国,法律原则可以分为不同法律部门的原则和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 首先是不同法律部门的原则。在民法领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平等原则,这意味着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商贩,双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情况;自愿原则,即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比如你可以自由选择和谁签订合同;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买卖合同中,价格应该与商品的价值大致相当;诚信原则,要求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商家不能卖假货欺骗消费者;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签订买卖毒品的合同;绿色原则,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企业生产不能随意污染环境。 在刑法领域,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也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 在行政法领域,合法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依照法律授权活动;合理行政原则,行政行为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比如行政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其说明行为的根据和理由,听取其陈述、申辩,事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方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标准和尺度;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