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有哪些


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款合同当事人要具备缔约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签合同的人得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白签合同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这是因为如果当事人没有相应能力,就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合同履行起来也会有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才有效。比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签的借款合同一般是无效的,除非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 其次,当事人就借款事项要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意思表示真实。这表示双方是真心实意要达成这个借款交易,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要是一方是被强迫或者被欺骗签的合同,那就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样的合同可能是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同样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例如,张三骗李四说有紧急事情需要借钱,实际上是拿去赌博,李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借款合同,这种情况就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 再者,借款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强制性规定是法律明确要求必须遵守的规定,如果合同违反了这些规定,那就不能生效。公序良俗就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合同也不能违背这些基本的社会准则。《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也明确了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比如,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过高,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那就可能因为违反强制性规定而部分无效。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借款合同还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规定,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概念: 缔约能力:指当事人能够独立订立合同,并能独立承担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资格和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 ,是指社会的一般利益和道德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