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是什么?


侵犯财产罪是一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要弄清楚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我们先了解下其基本概念。简单来说,犯罪对象就是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物。对于侵犯财产罪而言,这个对象主要是各种财物。 从法律规定来看,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必须具有经济价值,也就是具有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价值。比如,金银首饰、电器设备等,它们都有明确的市场价格,具有经济价值,所以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抢劫罪、盗窃罪等罪名,针对的往往就是这类有经济价值的财物。 其次,财物应当具有可支配性。也就是说,能够被人所控制和管理。像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虽然不能像动产那样随意移动,但它们可以被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具有可支配性,同样可以成为犯罪对象。在司法实践中,就有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房屋的案例,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 再者,财物既包括有形物,也包括无形物。有形物如前面提到的金银首饰、电器设备等,而无形物像电力、煤气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具有经济价值且能够被人控制和使用,也属于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范畴。此外,一些财产性利益,如债权等,也可能成为犯罪对象。例如,通过诈骗手段使他人免除自己的债务,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性利益,也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的财物可能在认定是否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毒品等违禁品,虽然它们本身不具有合法的市场价值,但在法律上,它们仍然可以成为犯罪对象。因为非法占有、转移毒品等行为同样侵犯了国家对违禁品的管理秩序和相关的财产关系。又如,遗忘物、埋藏物等,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这些物品,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也可能构成侵占罪等侵犯财产罪。 总之,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具有经济价值、可支配性的各种有形物、无形物以及财产性利益等。在判断具体的财物是否属于犯罪对象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