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权房,大产权与小产权有哪些区别?


产权房是指具有国家建设部监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产权清晰的房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合法产权的房子。产权房的所有者对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且可以依法进行交易、抵押等。 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是民间的说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从法律角度来说,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大产权房是在国有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开发商在开发建设前需要通过合法的土地出让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照相关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而小产权房一般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常见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未办理相关土地征收和出让手续,也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 在产权证书方面,大产权房的业主可以拿到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这是房屋产权的合法凭证,受到法律的保护。业主凭借这个证书,可以自由地对房屋进行买卖、抵押、继承等交易。而小产权房由于其土地性质和建设程序的问题,通常无法取得国家颁发的正式产权证书,只有乡镇政府或村委会颁发的所谓“产权证明”,这种证明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合法的流通和交易。 从交易风险来看,大产权房的交易是受到法律严格规范和保护的,买卖双方的权益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而小产权房由于缺乏合法的产权,交易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小产权房可能会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因为其建设可能违反了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购买小产权房也可能会遇到产权纠纷,由于没有合法的产权证书,购房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土地使用年限上,大产权房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有不同的使用年限,例如住宅用地一般是70年,商业用地一般是40年或50年。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自动续期。而小产权房由于其土地性质的特殊性,并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年限规定。 综上所述,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在土地性质、产权证书、交易风险和土地使用年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购房者在买房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房屋的产权情况,谨慎做出决策,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