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时,听说有的事情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不太明白具体指的是什么。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哪些情况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能给我详细说说不,免得我在后续做事的时候踩坑。
展开


在法律领域,强制执行力是指法院通过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情况有多种。 首先,一些未经司法确认的和解协议通常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比如甲和乙私下达成了一个关于赔偿的和解协议,这个协议只是双方的一种约定,如果一方反悔不履行,另一方不能直接要求法院强制对方履行该协议。因为这类和解协议本质上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的体现,并没有经过司法程序的审查和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执行的依据一般是生效的法律文书。而未经司法确认的和解协议不属于此类生效法律文书。 其次,没有经过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例如,丙借给丁一笔钱,双方只签订了普通的借款合同,没有对该合同进行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当丁不还钱时,丙不能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该借款合同,而需要先通过诉讼等方式获得生效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等,才能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一些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具有可执行内容的决定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比如行政机关作出的一些警告、通报批评等行政行为,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执行内容,也就不存在强制执行力的问题。总之,判断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关键要看是否有生效的法律文书作为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