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什么是执行不能?执行不能案件该如何处理?

我之前打官司胜诉了,进入执行阶段后却一直没拿到钱。法院说可能是执行不能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想了解到底怎样才算是执行不能,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后续案件会怎么处理,我该怎么做来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view-more
  • #执行不能
  • #执行案件
  • #法律处理
  • #司法程序
  • #财产查控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不能”是指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客观上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被执行人的财产客观上无法处置,经执行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仍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简单来说,就是被执行人“无钱可还” 。 执行不能案件主要有以下处理方式: 一是终结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在遇到以下情形时,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被执行人被宣告破产的;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被撤销、注销后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二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规定,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案件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执行法院都会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定期查询及现场调查等方式查询被执行人财产,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系统会反馈提醒执行法院。符合恢复执行的条件的,法院会依职权主动恢复执行。 当遇到执行不能的情况,作为当事人,首先要继续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如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可以随时与法院、法官联系,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其次,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比如道路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等类型案件的申请执行人确实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相关概念: 执行不能:指因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或不具备执行条件,造成法院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穷尽调查措施后,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履行完法律程序后,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