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我有个债务纠纷,听说有诉讼时效中断这回事。我不太清楚具体啥情况能让诉讼时效中断。我和对方沟通过还钱的事,也发过催款信息,这些算吗?想了解下到底哪些情况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展开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首先是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这意味着权利人明确向义务人表达了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比如在借款合同中,出借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款函,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这种催款行为就是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一旦出借人发出催款函,诉讼时效就会重新开始计算。 其次是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当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时,诉讼时效也会中断。例如,债务人在债权人催款后,通过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表示会在某个时间还款,那么从其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再次是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这是常见的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当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时,表明其正在通过法律途径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比如,在买卖合同纠纷中,卖方因买方未支付货款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诉讼时效就会中断。 最后是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这包括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等。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权利人积极主张权利的意图,所以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例如,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债务人支付欠款,这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效力,会使诉讼时效中断。 总之,了解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对于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权利人应当及时行使权利,在符合法定情形时使诉讼时效中断,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