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应当具备哪些条款?


经济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经济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 首先是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这就好比我们要知道和谁在做交易,明确合同的主体。只有确定了主体,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或者出现纠纷时,才能清楚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其次是标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它可以是货物,比如买卖合同中的商品;也可以是劳务,像运输合同中运输方提供的运输服务;还可以是工程项目等。标的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标的,合同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数量也是重要条款之一。数量是对标的的计量,是衡量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大小的尺度。比如买卖多少吨钢材、提供多少小时的服务等。明确的数量约定能够避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数量不清而产生纠纷。《民法典》要求合同对数量条款作出明确约定。 质量条款同样关键。质量是指标的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它包括标的的规格、性能、品质等方面。在合同中约定质量条款时,应当详细、具体,比如可以约定质量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企业标准等。如果质量约定不明确,按照《民法典》规定,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价款或者报酬是合同中关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的货币金额。价款一般是指对提供财产的当事人支付的货币,报酬通常是指对提供劳务或者完成一定工作的当事人支付的货币。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价款或者报酬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条款。履行期限是指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范围,它直接关系到合同义务完成的时间,涉及到当事人的期限利益。履行地点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和接受履行的地点,它对于确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等有重要意义。履行方式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做法,比如是一次履行还是分期履行等。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条款,能够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合同义务,同时也为在一方违约时,另一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民法典》规定了多种违约责任形式,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 解决争议的方法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解决争议的途径和方式。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法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来解决争议。 总之,经济合同的这些条款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合同的完整内容。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应当认真审查和确定这些条款,以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