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建税费包含什么?


报建税费是指在工程项目报建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缴纳的一系列税费。这些税费的种类和标准通常由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来确定。 首先是契税,它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规定,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具体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在报建环节,如果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情况,就需要缴纳契税。 其次是印花税,它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在报建过程中,建设单位与相关方签订的各类合同,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等,都需要按照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印花税。例如,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也是报建税费的一部分,它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依法计征的一种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百分之七;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五;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在报建过程中,如果建设单位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情况,就需要同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两项附加费也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征依据。教育费附加率为百分之三,地方教育附加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通常为百分之二。它们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一样,是在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基础上征收的。 此外,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会涉及到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税费。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其税额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土地等级有所不同。总之,报建税费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会因地区、项目性质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建设单位在报建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准确计算和缴纳各项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