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中的股东除名是什么意思?
我在参与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最近听说了“股东除名”这个词,不太明白具体含义。想知道在公司法里,到底什么情况会导致股东被除名,公司又是依据什么规则和流程来操作的。很担心自己或者其他股东因为不了解而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展开


股东除名是指在股东出现特定事由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把某个股东从股东队伍里“踢出去” 。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没有履行出资的义务,或者把自己的全部出资都抽逃了,在公司催告之后,还是没有缴纳出资或者把抽逃的出资返还回来,那么公司就有权将这个股东除名。 相关法律依据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八条。该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若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判决时会提醒公司,要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让其他股东、第三人来缴纳相应的出资。在办理这些事项之前,如果公司债权人依照相关规定请求相关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人民法院是会支持的。 这一规定保障了公司和其他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司的正常运营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