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认定诽谤罪时,证据的收集和提供至关重要。以下为你详细介绍需要的证据类型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证明诽谤事实存在的证据。这类证据主要是能够直接体现诽谤内容的材料。比如,以文字形式存在的证据,像网络上的帖子、文章、评论,现实中的传单、书信等;以语音形式存在的证据,如录音、视频等视听资料,其中包含诽谤者对他人进行诋毁的言论。这些证据可以直观地展现诽谤行为的具体内容,是认定诽谤事实的关键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能够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上述这些符合法定证据形式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明诽谤事实的证据。 其次是证明诽谤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诽谤行为通常会给被害人带来多方面的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失。在精神损害方面,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心理咨询记录等可以证明被害人因诽谤行为遭受了精神痛苦、抑郁等精神疾病。而物质损失方面,如果因为诽谤导致被害人工作机会丧失、商业信誉受损等,可以提供相关的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商业合作终止协议、经济损失的财务报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些证据能够说明诽谤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于追究诽谤者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证明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证据。“情节严重”是构成诽谤罪的重要条件。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是判断情节是否严重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浏览量、转发量、评论数等数据来证明诽谤内容的传播范围广泛;证人证言也可以证明诽谤行为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恶劣影响。例如,证人可以证明周围人因为诽谤言论对被害人产生了负面评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这些证据能够帮助司法机关判断诽谤行为是否达到了需要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 总之,在收集诽谤罪的证据时,要全面、准确地收集上述各类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