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欺诈行为?
我最近签了个合同,感觉对方有些行为不太对劲,好像在忽悠我。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什么才算是合同欺诈行为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我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遇到合同欺诈了,了解这些对我处理目前的合同很重要。
展开


合同欺诈行为指的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一方用欺骗的手段让另一方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签了合同。 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是欺诈方要有欺诈的故意,就是说他心里清楚自己在骗人。比如,卖家明明知道商品有严重质量问题,却故意不告诉买家。其次,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这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像商家把二手货当成全新的卖,或者隐瞒商品存在的重大缺陷等。然后,被欺诈方因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了意思表示,签了合同。比如买家因为卖家说商品是全新的,才决定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如果被欺诈方发现自己遭遇了合同欺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合同被撤销。 在实际生活中,合同欺诈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虚构事实欺诈是指欺诈方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骗取对方信任。例如,谎称自己有大量低价优质的货源,吸引对方签订采购合同。隐瞒真相欺诈则是指隐瞒一些对合同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比如,房屋卖家隐瞒房屋曾发生过严重火灾的事实,将房屋卖给买家。假冒身份欺诈是欺诈方假冒知名企业或有影响力的人物,与对方签订合同。比如,冒充某大型公司的代表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如果怀疑自己遇到了合同欺诈行为,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合同文本、沟通记录、付款凭证等。然后可以先与对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