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终止?


合同终止,简单来说,就是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它意味着合同所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再具有法律约束力。 从法律特征上看,首先,合同终止是合同权利义务的消灭,这和合同变更不同,合同变更只是对合同内容进行调整,而合同终止则是让合同彻底结束。其次,合同终止必须要有法律规定的或当事人约定的事由发生,比如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等。最后,合同终止后,当事人还需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在债务已经履行的情况下,比如买卖合同中,卖方按约定交付了货物,买方也支付了全部货款,此时合同的目的已经实现,合同自然终止。债务相互抵销是指双方互负债务时,各自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同等数额内消灭。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债务人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而消灭合同关系的制度。债权人免除债务则是债权人放弃自己的债权,从而使合同关系消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比如企业合并,原来两个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因同归于合并后的企业而终止。另外,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比如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也会终止。 合同终止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一方面,合同关系消灭,双方无需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附随义务仍然存在。例如,在商业合作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仍需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进行保密。总之,了解合同终止的概念、情形和法律后果,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