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下面为你详细解释犯罪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说明。 首先,我们来理解犯罪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犯罪行为是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但并非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那些危害程度达到一定标准,也就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会被认定为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是区分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关键。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也对社会有一定危害,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例如,在一些民事纠纷中,一方可能违反了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了损失,但这种行为的危害程度通常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更多的是通过民事赔偿等方式来解决。 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到需要动用刑罚这种最严厉的制裁手段来进行惩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这些制裁措施的严厉性体现了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比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人身权利,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需要受到刑罚的制裁。 此外,犯罪还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这两个特征。刑事违法性是指犯罪行为必须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应受刑罚惩罚性则是指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它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但这两个特征都是建立在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时,才会被刑法规定为犯罪,进而受到刑罚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