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刑事上诉,刑事案件上诉程序是怎样的?


刑事上诉是指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服,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觉得一审的判决有问题,希望上一级法院再重新审理。 刑事上诉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保障了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如果一审判决存在错误,通过上诉程序有可能得到纠正,从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下面来看看刑事案件的上诉程序。首先是上诉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接着是上诉的期限,《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也就是说,当事人必须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上诉,否则就会丧失上诉的权利。 上诉的方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交上诉状的方式提出上诉,上诉状应写明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等内容。如果当事人书写上诉状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记入笔录。 最后是上诉的受理和审理。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会对上诉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对于符合条件的上诉,法院会进行审理。审理方式有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具体根据案件的情况来决定。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最终作出维持原判、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等处理结果。 总之,刑事上诉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当事人在行使上诉权利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进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