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一般主体是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刑法里提到一般主体,但不太理解。想知道刑法中的一般主体具体是指什么,它和其他主体有啥区别,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释。
展开


刑法中的一般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一般主体就是指在刑法规定中,只要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和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就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刑事责任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在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内容。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承担刑事责任上有不同的规定。 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是相对的概念。特殊主体是指除了要具备一般主体的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比如,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这就是特殊主体。而像盗窃罪、诈骗罪等犯罪,一般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这些犯罪的主体就是一般主体。一般主体在刑法中涵盖了大量的犯罪类型,是刑法打击犯罪的重要针对对象之一。它体现了刑法对于具有一定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的规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