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纳税筹划方式?


纳税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是一种合法的节税行为,和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纳税筹划需要遵循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这意味着纳税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来减少纳税金额的行为就是偷税漏税,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是事先筹划原则。纳税筹划要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因为一旦经济业务已经发生,纳税义务也就随之确定,这时再进行所谓的“筹划”,就可能涉嫌违法。例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要考虑不同投资方式、投资地点等因素对税收的影响。如果企业选择在某些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进行投资,就可以享受当地的税收减免等优惠,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成本效益原则也很重要。纳税筹划需要考虑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如果筹划成本过高,超过了通过筹划所获得的收益,那么这种筹划就是不划算的。比如企业为了进行一项纳税筹划,聘请了专业的税务顾问,支付了高额的咨询费用,但最终通过筹划节省的税款还不如支付的咨询费用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常见的纳税筹划方式有很多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常见且合法的方式。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发展,会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给予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如果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就可以申请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吸引投资,会对入驻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或返还等优惠政策。 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也能起到纳税筹划的作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税收待遇上是不同的。比如,有限责任公司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在设立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发展前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另外,合理安排成本费用扣除也是纳税筹划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规定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成本费用的列支时间、列支金额等,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金额。例如,企业可以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增加当期的成本费用扣除,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