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简单来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指的是夫妻双方合法婚姻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一段时间。从法律的角度看,它有着明确的界定和起止点。 婚姻关系存续的起点是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的那一天。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在进行了合法的结婚登记之后,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才被法律所承认和保护,从登记领证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先办婚礼后登记结婚的情况,办婚礼只是一种民间习俗,并不具有法律上确立婚姻关系的效力,只有登记领证才是关键。 婚姻关系存续的终点,通常是婚姻关系的解除。婚姻关系的解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并向当事人发放离婚证时,婚姻关系解除。另一种是诉讼离婚,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当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判决书生效时,婚姻关系即告解除。此外,如果夫妻一方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婚姻关系也会自动终止。 了解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期间内,夫妻双方会产生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财产方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债务方面,如果是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都有偿还的责任。总之,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界定对于处理夫妻之间的财产、债务等法律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