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三重保障是指什么?


医保三重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以下为你详细解释医保三重保障的具体内容。 第一重保障是基本医疗保险,这是医保三重保障体系的基础。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比如在一些地方,门诊看病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住院治疗的报销比例会更高。基本医疗保险又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前者主要面向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后者则覆盖了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其他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为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重保障是大病保险。它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当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时,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额度,大病保险会再次进行报销,且报销比例通常较高。大病保险不需要参保人额外缴费,资金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拨。《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第三重保障是医疗救助。这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的托底保障制度,主要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可以对这些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帮助他们顺利参保。在他们就医发生医疗费用时,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部分,医疗救助会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医疗救助提供了法律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