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指的是什么,怎样确定累犯的刑事责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累犯的定义。累犯是指因犯罪而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简单来说,就是有过犯罪前科,在特定时间内又再次犯罪的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一般累犯的条件,即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之前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五年内又犯了一个应该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并且这个罪不是过失犯罪,犯罪时也已满十八周岁,那他就构成一般累犯。 特别累犯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也就是说,只要是涉及这几类特定犯罪,不管距离上一次犯罪过去了多久,再次犯这几类罪中的任何一种,都算累犯。 接下来谈谈如何确定累犯的刑事责任。对于累犯,法律规定是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累犯表明犯罪分子具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所以要给予更严厉的制裁。在量刑时,法官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法定刑的幅度内,对累犯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 此外,累犯还不适用缓刑和假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意味着累犯在服刑期间不能获得缓刑的机会提前释放,符合一定条件时也不能获得假释,需要完整地执行完判决的刑期。 总之,累犯是一种严重的犯罪情形,法律对其规定了更为严格的责任和限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打击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