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指的是什么?
我在打官司的时候,经常看到‘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界定的,对我的案件有什么影响,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能帮我弄清楚这个概念。
展开


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简单来说,就是某个法院有权受理和审判特定的案件。在司法体系中,不是所有的法院都能对任何案件进行审理,每个法院都有其特定的管辖范围,只有当案件属于该法院的管辖范围时,这个法院才有权力受理并审判这个案件。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管辖问题有详细规定。其中,级别管辖确定了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例如,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地域管辖则进一步明确了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等。一般地域管辖通常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特殊地域管辖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比如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则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例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案件当事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向没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可能会不予受理或者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这会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了解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相关规定,有助于当事人正确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