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的诉讼程序究竟是怎样的?


遗弃罪的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立案**: 遗弃罪属于公诉案件,一般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当发现有遗弃行为且可能构成犯罪时,相关人员(如受害者本人、其他知情者等)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例如,存在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情况,如对被害人长期不予照顾、不提供生活来源,致使被害人流离失所或者生存困难等。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将正式立案侦查。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侦查**: 公安机关立案后,会展开侦查工作。侦查人员会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证据,包括询问证人、调取相关记录(如医疗记录、经济往来记录等)、勘查现场等。比如,在调查遗弃家庭成员的案件中,侦查人员可能会询问邻居关于嫌疑人是否长期对被遗弃者不管不顾的情况,还会查看被遗弃者的生活状况记录等。通过这些侦查工作,查明案件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 **审查起诉**: 侦查结束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等。如果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审判**: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在审判过程中,会听取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等各方的意见,审查证据,查明案件事实。被告人有权进行辩护,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作出判决。对于遗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执行**: 判决生效后,将进入执行阶段。如果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将被送往监狱执行刑罚;如果被判处拘役,一般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如果被判处管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