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赔偿依据的是什么法律?


在我国,侵权责任赔偿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对侵权责任的认定、赔偿范围和方式等作出了系统的规定。 首先,从侵权责任的认定来看,《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过错责任原则。打个比方,如果张三不小心把李四的花瓶打碎了,张三存在过错,那么张三就需要对李四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一些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即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就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关于赔偿范围,《民法典》涵盖了多个方面。对于人身损害,侵权人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比如,王五被赵六驾车撞伤,赵六就需要按照这些规定赔偿王五相应的费用。 对于财产损害,《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如果侵权行为还造成了他人精神损害,并且这种精神损害是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比如,甲恶意损毁了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给乙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痛苦,乙就可以要求甲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此外,除了《民法典》,一些特别法也可能涉及到侵权责任赔偿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当发生消费侵权或者产品质量侵权等特定领域的侵权事件时,这些特别法会与《民法典》相互配合,共同为被侵权人提供法律保障。比如,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导致人身伤害,既可以依据《民法典》要求赔偿,也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