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第三方该如何调解?


医疗事故第三方调解是一种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目的是在中立第三方帮助下,让医患双方达成和解。 常见的第三方调解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人民调解**: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若无法定撤销事由,就是合法协议,且不收费。 2. **行政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 。 3. **诉讼调解**:也叫司法调解,医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自愿同意的调解。《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进行调解。 调解的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在调解前,要收集完整的医疗记录,这是了解事故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评估医疗事故的责任,明确双方在事件中的过错程度。 其次,调解过程中,第三方要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充分听取医患双方的意见。依据法律法规和医学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 最后,如果调解成功,双方需签订调解协议,明确赔偿金额、赔偿方式以及后续的医疗措施等内容,并确保协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 相关概念: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民事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 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后,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