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禁止皆可为是公民的什么权利?
我不太理解‘法无禁止皆可为’这句话。想知道在法律层面,这说的是公民的什么权利呢?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自己依据这个原则做事是合法的呢?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法无禁止皆可为”体现的是公民的自由权利。自由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进行活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 从法律原理上来说,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当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某种行为时,就意味着公民在这方面有自主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一原则为公民的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公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去追求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了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和意思自治原则,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精神。意思自治原则就是说民事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民和企业就可以自由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签订合同等。 不过,“法无禁止皆可为”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由权利时,不能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虽然法律可能没有禁止在自己家里大声唱歌,但如果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就可能构成侵权,邻居有权要求停止这种行为。所以,公民在依据“法无禁止皆可为”行事时,要时刻注意权利的边界,以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合法合理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