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责任人逃避工伤赔偿该怎么办?


当遇到责任人逃避工伤赔偿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明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性。工伤认定是确定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范畴的法定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则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赔偿的具体数额。《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其次,如果责任人逃避赔偿,劳动者可以与责任人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责任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同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医疗费用票据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至关重要。 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劳动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依法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责任人仍然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等措施,以确保赔偿款能够执行到位。 总之,当责任人逃避工伤赔偿时,劳动者要保持冷静,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