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判决后不还清钱怎么办?


在民间借贷判决后,如果债务人不按照判决还清欠款,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明确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意味着债权人要在判决生效后的两年内及时申请执行,否则可能会面临无法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来实现债权的风险。如果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对方可能会以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法院将不再受理执行申请。接下来,就是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需要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上生效的法律文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将予以立案。一旦立案,法院就会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冻结和划拨,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另外,还可以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法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等协助,从其工资、奖金等收入中扣留、提取相应的款项用于还款。法院也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对于被执行人的房屋、车辆等财产,法院可以进行查封、扣押,然后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将其变现,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该条法律,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以,债权人在遇到民间借贷判决后债务人不还清钱的情况时,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强制执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执行进展,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