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司法鉴定结束后该怎么做?
我之前申请了司法鉴定,现在鉴定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是等结果通知就行,还是要主动去拿报告?拿到报告后又该怎么处理呢?我不太清楚整个流程,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司法鉴定结束后,当事人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具体步骤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领取鉴定报告。一般来说,鉴定机构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司法鉴定报告。当事人应在接到通知后,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等相关材料前往鉴定机构领取。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所以,您作为委托人是有权拿到鉴定报告的。 拿到鉴定报告后,要仔细审查报告内容。查看鉴定的事项、鉴定的过程、依据的标准以及最终的鉴定结论等是否清晰、合理。如果发现报告存在疑问,比如鉴定程序不符合规定、鉴定依据不充分等情况,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三)原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四)办案机关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当事人可以要求鉴定机构作出解释或者申请重新鉴定。 若对鉴定报告没有异议,在涉及诉讼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将鉴定报告提交给相关的司法机关。比如在民事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的意见,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当事人要配合法院的质证程序,在法庭上对鉴定报告发表意见。 如果是在非诉讼的情况下,比如一些医疗纠纷中双方协商解决问题,鉴定报告可以作为双方协商赔偿等事宜的重要依据。双方可以根据鉴定结论来确定责任的承担和赔偿的数额等。 总之,司法鉴定结束后,当事人要积极关注鉴定报告的领取、审查以及后续的处理,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