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之后遇到拆迁该怎么办?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当土地流转之后遇到拆迁,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处理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拆迁补偿的构成。一般来说,拆迁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对于土地补偿费,它是对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因为在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所以土地补偿费通常是支付给土地所有权人,也就是村集体。不过,村集体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配,一般会根据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将一部分补偿款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流转的情况下,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仍然享有获得这部分补偿的权利。 安置补助费是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而给予的补助。如果土地流转后,原承包方的生活受到了影响,那么安置补助费应该主要给予原承包方。但如果流转方在流转期间对土地进行了投入,使得自己也依赖这块土地生存,那么流转方也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安置补助,具体分配比例可以通过双方的流转合同或者协商来确定。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则是针对土地上的建筑物、农作物等的补偿。如果这些附着物和青苗是流转方在流转期间投入建设或者种植的,那么这部分补偿费用就应该归流转方所有。例如,流转方在土地上建造了温室大棚、种植了果树等,拆迁时相应的补偿就会给到流转方。 在处理土地流转后拆迁问题时,关键要看双方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合同中如果对拆迁补偿的分配有明确约定,那么就按照合同来执行。比如合同约定拆迁时地上附着物补偿归流转方,土地补偿费部分归原承包方,那就依约办理。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总之,土地流转后遇到拆迁,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公平合理地处理拆迁补偿问题,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