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不还钱该怎么办?


当被执行人不还钱时,有以下多种途径和措施可以采取。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被执行人是指在法院判决生效后,需要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一方。如果其不履行还钱义务,这就违反了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被执行人不还钱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有权采取冻结、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查封、拍卖、变卖其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财产的措施。比如,法院可以向银行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银行冻结被执行人的账户,防止其转移资金。 此外,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该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院还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措施。限制出境意味着被执行人不能随意出国,在征信系统记录会影响其信用,使其在贷款、信用卡申请等方面受到限制,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则会对其声誉造成影响。 申请人也可以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因为法院的查询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申请人自己了解到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可以及时告知法院,有助于加快执行进程。例如,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在某公司有股权,就可以将这一线索提供给法院。 总之,当被执行人不还钱时,申请人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及时与法院沟通,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