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肇事逃逸应该怎么办?


遇到肇事逃逸时,可参考以下应对方法: 首先,要尽可能记住逃逸车辆的相关信息,比如车辆的颜色、型号、车牌号码(如果能看清的话),以及逃逸司机的大致外貌特征、衣着等,这些信息对于后续警方的调查非常关键。同时,要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不要随意破坏现场的痕迹和物证,以便交警能够准确勘查现场,确定事故的具体情况。如果现场有受伤人员,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让伤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毕竟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另外,还需要及时拨打122报警电话,向交警清晰、准确地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以及逃逸车辆的相关信息等,配合交警进行调查。 从法律责任方面来看,肇事逃逸者需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逃逸者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需要对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例如,如果伤者因为事故受伤产生了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逃逸者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事故导致他人财产损失,如车辆损坏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不过,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逃逸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逃逸则属于加重处罚的情节。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如果肇事逃逸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逃逸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最后,关于赔偿问题,如果逃逸者能够找到,受害者可以通过与逃逸者协商、向交警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逃逸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逃逸者暂时无法找到或者没有赔偿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受害者还可以通过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获得一定的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