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医患纠纷中该如何做?


在医患纠纷中,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和解。这是一种较为温和、便捷的解决方式。患者可以直接与医院相关部门,如医务科等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诉求和疑问,尝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患者还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组织,具有专业的调解人员。他们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从中斡旋,促使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若调解也不成功,患者可以选择行政调解。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根据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对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最后,如果以上途径都行不通,患者还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对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总之,患者在医患纠纷中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