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网络暴力该怎么办?


当遭遇网络暴力时,不要慌张,以下为您提供一些应对方法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收集网络暴力的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证据,后续的维权就难以开展。证据包括恶意评论、辱骂性语言、诽谤性文章等,比如评论区的恶意评论、私信中的辱骂等,要及时截图保存,截图需清晰完整,显示出发布者的账号信息、发布时间等;若是在视频平台或直播中出现网暴言论,可进行录屏记录,完整保留网暴过程。另外,向相关平台投诉时,要保存好平台提供的处理记录和数据;若网暴情况严重,还可寻求公证机构帮助,增强证据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 其次,可以向相关部门报案。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多种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诽谤罪一般是自诉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属于公诉案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介入处理;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公然侮辱或者诽谤行为,被害人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后,还可以委托律师维权。向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在律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此外,在应对网络暴力过程中,不要轻易回复暴力语言,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要适时寻求心理帮助,因为网络暴力可能会对您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可向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