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法定代表人更换了怎么办?


在诉讼过程中遇到法定代表人更换的情况,不必过于担忧,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处理办法及法律依据。首先,我们来明确法定代表人的概念。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简单来说,法定代表人就是法人在对外活动中的代表,他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就代表了法人的意志。当诉讼过程中法定代表人发生更换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原来法定代表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新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人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之前法定代表人在诉讼中作出的决定、进行的陈述等,并不会因为法定代表人的更换而失效。接下来谈谈需要做的手续。法人需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这是因为法院需要明确新的代表法人参与诉讼的人员身份。一般来说,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应该包含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等基本信息,并且要加盖法人的公章。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后,新的法定代表人就可以继续参与诉讼活动。他可以继续行使法定代表人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例如参加庭审、进行辩论、提出证据等。同时,他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遵守法庭纪律、如实陈述事实等。如果在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之前,原法定代表人已经完成了一些诉讼行为,新法定代表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推进相关程序。例如,如果原法定代表人已经申请了财产保全,新法定代表人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维持该财产保全措施。此外,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如果法人的其他信息发生变更,也应该及时通知人民法院。比如法人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变更,都需要告知法院,以确保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总之,诉讼中法定代表人更换虽然会带来一些变化,但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不会对诉讼的正常进行造成实质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