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纳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分期纳税是指纳税人由于资金等特殊原因,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将应纳税款在一定期限内分期缴纳的一种纳税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纳税人短期内的资金压力,避免因一次性缴纳税款导致资金链紧张等问题。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虽然这里主要说的是延期缴纳,但分期纳税也遵循类似的特殊困难考量原则。 关于分期纳税的具体申请流程,一般纳税人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不能按时足额缴纳税款的原因,比如因不可抗力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重大投资项目影响资金流动性等。同时,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财务报表、银行资金流水等,以证明自身确实存在资金困难。 税务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纳税人的纳税记录、资金状况、困难原因的真实性等。如果审核通过,税务机关会与纳税人协商确定分期纳税的期限和每期缴纳的税额。分期的期限和每期税额的确定会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税收征管的要求。 纳税人在分期纳税期间,需要按照与税务机关约定的期限和金额按时缴纳税款。如果未按照约定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收滞纳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此外,纳税人还需要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税收征管要求,对分期纳税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所以,在申请和进行分期纳税过程中,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