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单差额发票是什么套路?


行程单差额发票是指在购买机票等相关服务时,除了行程单之外,商家额外开具的与实际支付金额存在差额的发票。要理解这里面可能存在的套路,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 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行程单是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的简称,它既是旅客购买国内航空运输电子客票的付款及报销的凭证,也是承运合同的初步证据。 在正常情况下,行程单上的金额应该与实际支付的机票费用一致。然而,出现差额发票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家为了偷逃税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商家通过开具差额发票,减少实际申报的收入,从而达到少缴纳税款的目的。 二是可能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些商家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诱导消费者接受差额发票,比如声称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或者返还现金等。但实际上,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因为消费者拿到的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符,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报销、维权等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如果消费者遇到行程单差额发票的情况,应该保持警惕。首先要与商家进行沟通,要求其提供合法、合规、与实际消费金额相符的发票。如果商家拒绝或者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消费者可以向税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