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犯罪嫌疑人?

我想知道自己在哪些情形下会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有时候和人发生点小冲突,就担心会不会因为这个变成犯罪嫌疑人,心里一直很忐忑。也不知道法律上对于成为犯罪嫌疑人是怎么界定的,所以想了解清楚。
展开 view-more
  • #犯罪嫌疑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有犯罪行为而尚未被人民法院判定有罪的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可能会成为犯罪嫌疑人的情况: 首先,有证据表明实施了犯罪行为是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常见情形。比如在盗窃案件中,监控录像清晰记录到某人进入被盗场所并实施盗窃行为,或者在现场发现了某人的指纹、毛发等具有指向性的物证,那么这个人就极有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中有体现,该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这里的证据收集过程,就是判断谁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关键。 其次,有犯罪的重大嫌疑也会让人成为犯罪嫌疑人。例如,在一些案件中,某人与被害人存在矛盾冲突,并且在案发时间前后出现在现场附近,行为举止异常,同时又不能对自己的行踪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此人就会被列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这种基于合理怀疑的判断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侦查逻辑,是为了更有效地查明案件真相。 最后,有人进行报案、控告、举报指认某人实施犯罪行为,也可能使被指认者成为犯罪嫌疑人。不过,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会对报案、控告、举报的内容进行审查核实,以确定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以及被指认者是否有重大嫌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但同时,报案、控告、举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需要强调的是,成为犯罪嫌疑人并不等同于有罪。在最终的司法审判中,必须依据确实、充分的证据,经过法定的程序,由人民法院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在整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辩护权等一系列诉讼权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