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行贿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受到刑事处罚,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可以免除处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行贿人免除处罚的情况。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免除处罚。这里的“被追诉前”,指的是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之前。如果行贿人在此阶段就主动交代了行贿行为,说明其有悔改之意,并且能够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所以法律给予了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规定。 “犯罪较轻”通常要结合行贿的数额、行贿的目的、行贿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例如,行贿数额较小,而且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较轻。 “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是指行贿人的交代为司法机关侦破重大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者证据,推动了重大案件的侦破进程。 “重大立功表现”则包括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等。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如果行贿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也是行贿人可能免除处罚的一种情形。不过,这种情况同样需要综合考虑行贿行为的各种情节,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行贿人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是有可能免除处罚的。但具体的认定需要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所以,如果存在行贿相关的情况,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可能争取到较为有利的处理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