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做伤残鉴定?
我之前在工作的时候受了伤,现在身体还是不太舒服。我想知道在哪些具体情况下我能去做伤残鉴定呢?是只要受伤就能做,还是有什么特定的条件?我不太懂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伤残鉴定是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伤残程度进行评估和确定的过程,它在很多涉及人身损害的事件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能为后续的赔偿、处理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下可以进行伤残鉴定。一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造成了人员受伤,伤者在治疗结束后,就可以考虑进行伤残鉴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二条,因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二是在工伤事故里,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伤残鉴定。这依据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三是在遭受他人侵害导致身体受伤的人身损害案件中,为了确定赔偿金额和责任程度,也需要进行伤残鉴定。 不过,做伤残鉴定也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要在伤情相对稳定之后进行,因为如果伤情还在变化,鉴定结果可能不准确。而且必须要到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样得出的鉴定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不同类型的伤残鉴定,所适用的鉴定标准也有所不同。像交通事故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工伤则适用《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