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负责?


担保人负责,指的是在特定情形下,担保人要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可能要替债务人还钱或者承担其他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六百八十一条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一般而言,担保人需要负责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在债务到期时,债务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例如,张三为李四的借款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李四没有还钱,那么债权人就可以要求张三承担责任。 二是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除了债务到期未履行这种常见情况外,担保合同中可能还约定了其他担保人需要负责的情形。比如,约定债务人违反合同中的某些特定条款时,担保人就要承担责任。假设担保合同约定,债务人必须按时提交财务报表,若债务人未按时提交,担保人就可能要承担责任。 三是债务人丧失履行能力。如果债务人出现破产、严重资不抵债等情况,导致其完全丧失了履行债务的能力,那么担保人也需要承担担保责任。例如,企业作为债务人破产了,无法偿还债务,其担保人就要替企业偿还。 四是债权人依法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只要债权人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程序,在有效的担保期间内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担保人就应当履行。比如,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通过书面通知等合法方式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就不能拒绝。 担保人在签订担保合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谨慎做出决定。如果已经成为担保人,要密切关注债务人的履约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