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运输合同何时终止?


旅客运输合同,简单来说,就是旅客和运输方(比如航空公司、铁路公司等)达成的,由运输方将旅客从出发地运送到目的地,旅客支付相应费用的协议。那么,这个合同在什么时候会终止呢? 首先,最常见的情况是运输行为完成。当运输方按照合同约定,将旅客安全、及时地送达了约定的目的地,旅客也顺利到达并离开了运输工具,此时旅客运输合同就自然终止了。比如,乘坐火车,当火车到达终点站,旅客下车出站,这次的旅客运输合同就履行完毕,从而终止。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一十四条规定,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时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运输完成,合同的主要义务履行完毕,合同就会正常结束。 其次,如果出现旅客严重违约的情况,运输方也有权终止合同。比如旅客在运输过程中实施了危害运输安全、严重扰乱运输秩序等行为,像在飞机上寻衅滋事、殴打机组人员等,运输方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在合理的地点让该旅客离开运输工具,合同也会因此终止。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九条,承运人应当严格履行安全运输义务,及时告知旅客安全运输应当注意的事项。旅客对承运人为安全运输所作的合理安排应当积极协助和配合。旅客严重违反此义务时,运输方可以采取措施维护运输安全和秩序,包括终止合同。 此外,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情况也可能导致合同终止。例如,因为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原因,运输无法继续进行,运输方无法将旅客运送到目的地,此时合同也会终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这种情况下,运输方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安排旅客改乘其他交通工具、退票等。 总之,旅客运输合同的终止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主要围绕运输完成、旅客违约、不可抗力等因素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