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


在交通事故当中,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点,它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能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说不同情形下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诉讼时效。简单来说,诉讼时效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在交通事故里,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去起诉,虽然法院还是会受理案件,但被告要是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原告就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于交通事故而言,在不同情形下,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有所不同。如果是轻微交通事故,没有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一般就是事故发生之日。比如两车发生轻微刮擦,当时双方就责任认定和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但事后一方反悔不履行赔偿义务,那么另一方的诉讼时效就从知道对方不履行义务那天开始计算。 要是造成了人身伤害,且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例如事故发生后,伤者当即被送往医院治疗,身体受伤情况很明确,那么诉讼时效就从受伤当天开始计算。而如果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像有些人在事故发生后,当时感觉没事,但过了一段时间身体出现不适,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交通事故导致的内伤,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就从确诊伤势那天开始计算。 此外,如果涉及到伤残鉴定,在伤残等级评定后,诉讼时效从伤残等级评定之日起算。因为只有确定了伤残等级,才能准确计算出赔偿金额等相关费用,权利人的权利受损情况和具体赔偿范围才得以明确。 总之,交通事故诉讼时效起算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