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判成无罪?
我身边有人涉及诈骗案件,现在非常担心。想了解具体在哪些情形下,涉嫌诈骗的人能够被判定为无罪,比如从行为表现、证据方面等,希望能得到专业详细的解答。
展开


要使诈骗判成无罪,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不仅实施了欺骗行为,还必须对被害人的财物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甲向乙借钱,约定了还款日期且有还款能力和意愿,只是后来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还款,这种情况下甲没有非法占有乙财物的目的,不构成诈骗罪。依据刑法理论,犯罪构成需要主客观相统一,缺少主观故意则不构成相应犯罪。 **客观上未实施欺诈行为**:即没有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或者实施的行为不足以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自己的财产。比如,商家正常的促销宣传,没有夸大产品功效、隐瞒产品缺陷等欺骗行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即便后续觉得不满意,商家也不构成诈骗。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明确要求有欺诈行为这一客观要件。 **欺骗行为和财产受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的财产受损并非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导致,那么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例如,丙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后来该理财产品因市场行情变化导致亏损,而卖家在销售过程中没有任何欺诈行为,那么卖家不应对丙的财产损失承担诈骗责任。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认定事实必须排除合理怀疑。如果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收集的证据无法达到这一标准,法院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构成诈骗罪。比如,只有被害人的陈述,没有其他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相互印证,就属于证据不足的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