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在公司运营中,一般情况下,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形,股东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首先是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例如,股东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随意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者公司与股东之间业务不分,导致公司失去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就可以要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时股东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同时,第十四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如果股东没有按照章程规定足额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回出资,在公司无法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该股东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责任。 再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三条明确了这一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股东的唯一性,更容易出现股东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况。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法律要求股东承担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财产的举证责任,如果股东不能证明,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最后,在公司清算过程中,如果股东存在过错,也可能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这意味着股东在公司清算时,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进行清算,如果因为股东的懈怠或过错导致公司财产受损或无法清算,股东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责任。 总之,股东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上述情形而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因疫情原因信用卡拖欠10天,该如何妥善处理呢?
- 婚前打官司判的钱,婚后到账,算婚后共同财产吗
- 个人劳务收入增值税起征点是多少?
- 另一半婚内出轨并有孩子该怎么办?
- 判一个月缓刑两个月会有案底吗?
- 什么是没收个人财产?
- 加工生产是否属于自产?
- 退休后医保卡每月返钱的标准是什么?
- 商铺电钻是否属于扰民行为?
- 不带行驶证开车出了事故由谁负责?
- 免征增值税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 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有哪些职责和作用?
- 公司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个体工商户可以有多个股东吗?
- 抢注册商标是否违法?
- 电子发票重复报销属于什么罪?
- 民事案件的阅卷规定是怎样的?
- 小偷偷东西是如何量刑的?
- 对方默认合同是否能成立?
大家都在问
- 因疫情原因信用卡拖欠10天,该如何妥善处理呢?
- 婚前打官司判的钱,婚后到账,算婚后共同财产吗
- 个人劳务收入增值税起征点是多少?
- 另一半婚内出轨并有孩子该怎么办?
- 判一个月缓刑两个月会有案底吗?
- 什么是没收个人财产?
- 加工生产是否属于自产?
- 退休后医保卡每月返钱的标准是什么?
- 商铺电钻是否属于扰民行为?
- 不带行驶证开车出了事故由谁负责?
- 免征增值税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 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有哪些职责和作用?
- 公司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个体工商户可以有多个股东吗?
- 抢注册商标是否违法?
- 电子发票重复报销属于什么罪?
- 民事案件的阅卷规定是怎样的?
- 小偷偷东西是如何量刑的?
- 对方默认合同是否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