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时候可以终止法律援助?
我之前申请了法律援助,现在担心会出现被终止援助的情况。我不太清楚 在哪些情形下法律援助会被终止,比如是我自身的原因,还是法律援助机构的原因等。想了解一下具体有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援助终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当出现一些特定情形时,法律援助是可以被终止的。
根据《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受援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据;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受援人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受援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终止法律援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们可以对这些情形进行具体理解。首先,如果受援人通过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这违背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初衷,自然应当终止援助。比如,受援人故意虚报自己的经济状况以获取援助。
受援人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据,会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使得法律援助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情况下也会终止。比如在民事案件中,受援人隐瞒自己已经获得赔偿的事实,继续申请法律援助维权。
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法律援助本身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不是为违法犯罪行为服务,所以这种情况必须终止。
当受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就失去了获得援助的基 础。
案件终止审理或被撤销,法律援助也就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了。
如果受援人自行委托了律师或其他代理人,说明其有了新的法律支持途径,法律援助也可终止。
受援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终止法律援助,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也会终止援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