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情形不适用不当得利?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经济往来的情况,不太确定是不是构成不当得利。我想了解下,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是不适用不当得利的呢?比如有些交易或者行为,是不是就不能用不当得利来处理,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不当得利
  • #道德给付
  • #提前清偿
  • #自愿清偿
  • #法律情形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不当得利指的是没有合法依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不过,在法律规定中,存在一些情形是不适用不当得利的。 首先是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比如,对无抚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抚养义务而予以抚养,或者对救助自己生命的人支付报酬等。这是基于道德层面的考虑,法律认可这种给付的正当性。《民法典》虽未明确表述,但从立法精神看,此类基于道德义务的给付不应构成不当得利,因为这符合公序良俗原则。 其次是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当债务人在债务还未到约定的履行期限时就主动进行了清偿,之后不能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受领该清偿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因为债务本身是存在的,只是履行时间提前而已。 再者是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如果当事人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支付某项债务的义务,但还是进行了清偿,事后也不能以不当得利要求返还。这体现了对当事人自主意思表示的尊重。比如,某人误以为自己欠了朋友钱而还款,后来发现并不存在该债务,但由于是其明知可能无义务仍自愿给付,所以不能再以不当得利要求朋友返还。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