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别人隐私触犯了哪条法律?


在我国,窥探别人隐私是明确的违法行为。隐私权呢,简单来说,就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以及私人信息秘密不被别人随便侵扰、知道、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相关规定。其中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表明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还有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进一步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禁止实施以下行为: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他人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私密部位;处理他人私密信息等。 其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也对侵犯他人隐私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另外,如果行为人泄露他人个人照片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总之,窥探别人隐私在民事上侵犯了他人隐私权,要承担停止侵害等民事责任;在行政上可能面临治安处罚;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相关概念: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人格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