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的具体条件有哪些?


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法律效力终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合同终止的具体条件如下: 1. 债务已经履行:也就是合同的主要债务已经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履行完毕,这在法律上被称为清偿。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按照约定交付了货物,买方也支付了相应的价款,此时合同的主要义务都已履行,合同可以终止。 2. 合同解除:合同已经被双方当事人或者其中一方当事人合法解除。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了特定的解除事由,当该事由发生时,一方或双方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例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况。 3. 债务相互抵销:一方当事人行使法定的抵消权,使合同的债务相互抵销。抵销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且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例如,甲欠乙10万元货款,乙同时也欠甲10万元借款,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双方可以相互抵销债务,合同终止。 4.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因为债权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向债权人交付标的物时,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比如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或者债权人下落不明等情况,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到指定的提存机关,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债务,合同终止。 5. 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免除了债务人的债务,不需要追问债权人的动机。这是债权人的一种单方行为,只要债权人作出了免除债务的意思表示,且该意思表示到达债务人,债务就会消灭,合同终止。 6. 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例如公司合并后,原来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会因为合并而归于同一主体,这种情况下合同终止。 7.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法定情形外,如果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其他终止合同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合同也会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