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造假应该在哪里起诉?


当遇到企业造假需要起诉的情况时,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确定管辖法院。首先,从一般地域管辖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说,通常可以向该造假企业的住所地法院起诉。这里的住所地指的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此外,如果是涉及合同纠纷且该造假行为与合同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就需要看合同的具体约定,如果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要是涉及侵权纠纷,比如企业造假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所以,当发现企业造假属于侵权情况时,既可以选择在造假行为实施地起诉,也可以在造假行为导致的结果发生地起诉,当然也能选择被告住所地法院。 除了上述法定的管辖规则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来选择管辖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如果存在有效的管辖协议,就需要按照协议来确定管辖法院。 总之,在确定起诉企业造假的管辖法院时,要综合考虑具体的案件性质、法律规定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管辖协议等因素。





